电商直播带货市场如何规范

你的位置: 首页> 杂志报刊 > 正文

电商直播带货市场如何规范

来源:《中国质量监管》杂志 时间:2022-09-16

近年来,直播带货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农副产品营销渠道,带动了网络经济。从最初卖土特产、食品、日用品,到如今卖房子、汽车等,再到明星演员、乡村干部直播带货卖当地农产品,可以说,直播带货便利了生活,增加了就业,带来了商机,活跃了经济。与此同时,直播带货暴露出来的产品质量、虚假宣传等问题也接踵而至。从目前直播网购市场运行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不成熟、不完善的情况,再加之部分电商不讲道德诚信,滋生了大量伪造流量和商业信誉、虚假广告、以次充好等现象,不仅扰乱了直播网购市场秩序,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更会“砸”了直播网购的牌子,毁了直播带货的信誉。

一、直播带货营销存在的问题

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行业内部缺乏监管,直播带货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着难点和盲点。

一是监督不到位。由于电商主体存在法律意识不强,致使出现评论造假、极限用词、诱导交易、虚假交易等行为。需要多个监管部门共同发力,制定相对统一的标准,协调产业角色之间的分工、衔接,从而来规范行业以及提高整体效率和品质。

二是质量难保障。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与商家买卖双方并未进行实地接触,买家只能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看到商品,对商品的质量并未有保障,同时有的卖家夸大其词,会误导消费者。网购商品质量差、以次充好、以小充大、避重就轻甚至涉嫌虚假宣传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被夸大宣传或虚假信息误导,购买到假冒商品和“三无”产品等。

三是诚信意识差。有些直播带货言而无信、“忽悠”第一,责任意识、品质意识缺失,存在“一锤子买卖”。由于买卖双方通过网上进行直接交易,在消费者收到不满意的商品时商家缺乏诚信不予解决,会导致无形中伤害到消费者的利益,降低人们对网上购物的满意度。不但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权利,还损害了电商行业的健康经营秩序。

四是监管难。现有的监管方式主要是事后监管,违法被发现的几率小,各种规则还没有建立和规范,没有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平台主播,就会使其抱有侥幸心理,行为屡禁不止。存在多头监管,没有形成监管合力的问题。

二、对策建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直播带货市场亟需规范化和职业化。想终结假货、以次充好等乱象,推动网购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一手抓法治监管,一手抓诚信建设,多点发力,多管齐下,进一步强化商家的社会责任,与时俱进创新监管手段,全方位落实相关制度,坚持社会共理共治,构建长效监管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源头管理。直播带货平台应提高准入门槛,加强产品质量审核,健全合规内控制度,从源头上保证网络商品交易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防范欺诈行为,使线上线下产品质量高度吻合,对名不副实的产品,一经发现,从严惩处,坚决抵制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同时,加强行业自律,要求平台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完善自身监管措施和处罚方式,积极自治,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是加大打击力度。坚持常态监管与严苛执法相结合,全方位落实相关制度,加大追责查处力度,整治虚假宣传,整治绝对化用语,打击虚假宣传违法广告行为,严格查处各类人气造假、评论造假等造假行为。坚持线上线下治理相结合,加大对网络违法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公平诚信的网购市场秩序。鼓励消费者积极投诉举报,对于发现不及时,已经被消费者买到手的不合格商品,提供便捷的维权通道,向不合格商品生产、经营者讨回公道,遏制不良商家的侥幸心理。

三是加强信用监管。建立诚信评价机制,将欺诈、销售假冒伪劣和误导消费者的不良行为纳入社会诚信考核体系,利用失信惩戒手段规范电商行为,增强监管威慑力。对涉及虚假宣传的除了立案查处经济处罚外,将粉丝评价、举报、监管部门的调查处罚信息等记入评价系统,将违法情节严重、污点信息较多者拉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布,取消其网上经营资格,真正让消费者放心网购,让诚信经营的电商有序竞争。

四是社会共同治理。直播带货平台多、主体多、方式多、涉及商品或服务种类多,既要明确监管职能划分,又要建立协同治理机制。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其中,明规范、建制度、立规矩,厘清监管职责,找准职能定位,令相关各方各司其职,加强事前、事中的监管,充分提高监管的技术水平;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进行依法监管,共同织牢监管网络体系,助推直播营销健康发展,打造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为直播经济赢得未来。

作者:李其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