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湖北省汉川市五大新兴产业之一,新材料产业近年来发展明显加快,龙头企业实力明显增强,科技含量明显提高。目前,汉川正在加快推动新材料全产业由“点”向“面”“链”质量升级。2023年,在湖北省市场监管局的大力支持下,汉川市市场监管局成功申报立项汉川市新材料产业链质量提升,并委托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以下简称省标质院)开展技术服务。省标质院坚持“三个导向”工作法,深入企业一线,为企业排查质量安全隐患,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专业指导,助力新材料产业链在发展路上“强筋健骨”。
(一)坚持政策导向,“一文一案”强信心
近年来,汉川市新材料产业链在发展速度、企业实力和科技含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但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省标质院与汉川市市场监管局紧密协作,从政策、规划层面出发,形成“一文一案”,帮助企业强化质量工作。一文是梳理并汇总汉川市现有帮扶奖励政策成文;一案是制定《2023年汉川新材料质量提升项目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省标质院积极开展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邀请汉川市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深入解读汉川市的扶持政策和项目。同时,省标质院工作人员对《2023年汉川新材料质量提升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解读,介绍了包括产业链调研及产业链图谱可视化、共性质量问题诊断、质量管理培训、标准化建设、品牌培育和质量奖培育等七项服务内容。通过这些措施,让政策“及时雨”切实落到企业“心田”,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强大信心。
(二)坚持问题导向,调研实际纾难题
为进一步探索汉川市新材料产业链的实际问题,省标质院组建专业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康欣新材料、湖北祥源新材等20余家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出具质量分析报告,并形成了《2023年汉川新材料产业链调研报告》。根据调研结果,初步了解汉川市新材料产业链存在三大共性问题:一是实力参差不齐。主要是产业链企业的规模和技术积累存在显著差异。专家团队将企业划分为三个梯队,其中第一梯队企业3家,第二梯队企业3家,其余企业为第三梯队,根据企业实力在质量分析报告中给出重点工作建议。二是组织管理松散。表现在企业管理相对传统,链内企业缺乏有效协同。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了质量管理培训,内容涵盖质量、标准、管理工具导入等方面,并绘制产业链图谱串联上下游。三是市场竞争力弱。重点为企业在采购及销售方面缺乏话语权,对市场变化应对能力有限。专家团队从标准化建设入手,结合企业层次,在企业标准先进性,推动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方面提出要求。纾难解困,为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坚持务实导向,示范先行促发展
立足新材料作为汉川五大新兴产业之一的实际,省标质院会同汉川市市场监管局,采取了一系列务实措施,促进新材料产业链发展。首先,选取湖北祥源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加(湖北)建筑节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广核拓普(湖北)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示范项目立项,邀请3名专家深入企业现场,实施“一企一策”。主要以卓越绩效为框架,注重企业的运营精益化,从生产管理、工程管理和现场管理三个维度对企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诊断。同时,省标质院积极收集企业对于“湖北精品”认定和政府质量奖的申请意愿,邀请专家对相关制度和标准进行针对性的宣贯和辅导,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此外,省标质院挖掘示范项目的成功经验,通过新闻报道、专题通讯、局部交流等形式,在新材料全产业链内推广复制。以务实举措促进企业的质量和品牌提升,为产业链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项目实施,汉川市新材料产业链的行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在产业链协同发展方面,对汉川市新材料产业链现有技术基础和产业优势进行了全面梳理,并绘制了产业链可视化图谱。截至2023年底,链上企业的上下游共涉及国内外56家关系企业,包含汉川市当地企业2家,省内企业16家,省外、国外企业38家。上下游关系企业分布范围广、行业类型丰富,形成了多元立体的汉川市新材料产业链格局。在质量管理方面,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达到100人。这些培训不仅增强了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和管理能力,还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质量管理人才培育经费和一线员工人工成本。此外,通过现场质量诊断,共梳理出4个方面37个问题,筛选仓储运营管理、危险源再识别、快速换模及OEE测算作为示范进行立项,并汇总整理形成可供复制的模板向全产业链推广。在品牌培育方面,目前,已有4家企业通过了“湖北精品”标准先进性评价,其中湖北祥源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康欣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入选“湖北精品”认定预选名单。此外,还指导了8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推动其申报政府质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