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地方 > 正文

提升维保质量,保证电梯安全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管局 时间:2024-08-21

电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然而,近年来电梯事故频繁发生,其中重要原因是电梯维保质量无法保证,常年“带病”运行。提升电梯维保质量是保障电梯正常运行和保证乘客安全重要抓手。本文就电梯维保行业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

一、电梯维保行业现状

北京市目前有约30万台在用电梯,维保单位400余家。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电梯维保市场存在以下问题:

(一)使用单位对维保的意识不强。电梯的使用单位一般是产权单位,而电梯产权通常将电梯委托给物业公司管理。由于电梯的使用者是乘客,物业公司不是直接受益人,基于成本考虑物业公司通常选择报价便宜的维保单位,而且对维保工作和维保质量缺少监督。物业公司也不愿承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所需的大笔资金,电梯部件老化,乘坐电梯的风险更大。

(二)维保单位服务质量不高。1.部分维保公司为了追求低成本和利润最大化,无法提供高质量的配件和服务。2.由于待遇不高、工作环境差,难以招聘到高素质、高技能的维保人员。调查发现,很多维保人员初中没有毕业,对电梯技术一知半解。3.对维保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不够严格,以维修代替维保只记录不干活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问题原因分析

导致电梯维保行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人逐利行为。维保市场竞争激烈,一些电梯维保公司为抢到生意,不惜低价投标。调研发现有的集团公司自己成立子公司负责对自己的电梯的进行维保。更严重的是,有的公司还存在利益输送。中标后,为了降低成本,首先降低维保工人的工资,而低工资只能雇佣技术不熟练的工人。其次是少雇人增加每人的工作量,每个人负责维保的电梯数量超过极限,维保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对电梯进行维保,维保就变成走过场,服务质量和电梯安全就无法保证。劣币驱逐良币导致整体维保质量不高。

(二)安全意识不强。无论是使用单位还是维保单位,对维保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维修代替维保的现象非常普遍。加之维保的项目较多,而维保违规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因而存在侥幸心理,导致维保公司不按要求对电梯进行维保。

(三)监管尚不成熟。1.监管标准不完善,标准实施效果不明显,落实执行难度较大。2.监管信息化水平低,技术手段落后,主要依赖随机抽查,无法满足监管需要。3.电梯维保违规行为难以被发现和处理。4.部分监管人员专业技能不足,难以正确深入开展工作。

三、提升维保质量的措施

(一)强化法规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如制定全国统一的电梯维保标准和操作规范,保证维保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确保维保工作完全按照标准进行操作。明确维保单位的责任和义务、细化对不按要求维保的行为的处罚准则。明确使用单位的对维修保养的监督责任和对其监督不到位的处罚准则。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电梯维保指导价,明确对低价维保的行为处罚准则。制定老旧电梯更新改造资金的提取管理办法和安全评估准则,确保老旧电梯得到更新改造,消除安全隐患。

(二)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监管单位应提升执法专业素养和执法能力,推动监管技术手段的创新,提高执法效率和效果。积极引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开发监测、预警、检测等平台,提高监管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对电梯维保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加强对维保公司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定期检查和抽查维保单位的维保情况,确保维保公司严格遵守标准要求。

(三)加强维保能力建设。推动电梯安装维保职业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全国统一的电梯维保人员资质认证制度,提高维保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标准。建立健全维保人员的业绩考评制度,激励维保人员在专业领域不断提升和创新。

(四)增强公众监督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电梯维保质量的关注和重视,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要求维保单位提供合格的服务。完善投诉举报机制,鼓励公众积极举报和投诉维保单位的违规行为,及时处理投诉,使公众成为电梯维保质量的重要监督力量,提高行业整体监管水平。

(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监管单位、维保单位和电梯使用单位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交流信息、反馈问题,共同努力解决电梯维保中的难题和挑战。

四、结语

电梯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只有通过加强法律体系建设、监管能力建设、维保能力建设、增强公众监督意识和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才能规范电梯维保行为、提升维保服务质量,确保电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