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质量测评 > 正文

市场监管护航高质量发展: “6 大理念”+“6 大作为”

来源:《中国质量监管》杂志 时间:2021-04-2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做过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创新性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从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法治等不同层面,多维度、立体式阐明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和重点,是新时代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市场监管部门是离市场、企业和人民群众最近的政府部门,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2018年市场监管总局组建成立,“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格局初步形成。今年以来,中央明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下,市场监管部门一定要服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牢固树立“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大服务、大安全、大发展”6大理念,抢抓发展机遇,扭住改革创新的“牛鼻子”,直面市场监管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盲点”问题,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做好统筹文章,凝聚八方智慧,在6个方面护航高质量发展有新的更大作为。

 

一、在推进质量强国战略实施上有新的更大作为

战略既定,贵在执行。要着力做好质量强国战略的统筹谋划与组织实施。一是为质量强国战略实施立纲明向。积极求索中国特色质量强国之路,加快编制《质量强国战略纲要(2021—2035年)》,确保质量强国战略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二是为质量强国战略实施制标赋能。加强对质量强国战略实施的统筹谋划,做好质量强国战略指标体系设计,完善相关激励制度,确保质量强国战略扎实推进。三是为质量强国战略实施夯基垒台。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质量强国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确保为质量强国战略实施提供坚实保障。四是为质量强国战略实施拉高保底。健全质量发展创新制度机制,做细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举措,确保实现“质量提升高线”和“质量安全底线”双向发力,共同发展。五是为质量强国战略实施立标对标。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地区和行业,推进品牌建设,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对标国际提高国内标准整体水平,营造“示范带动、质量第一”的浓郁氛围。

 

二、在推动质量发展创新和提升上有新的更大作为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出台的《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对质量提升工作进行部署,在我国质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开展和推动质量工作的基本遵循。推动质量创新和提升,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是凝聚质量提升合力。进一步激发质量主体活力,增强质量创新动力,发挥质量基础效力,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形成质量治理合力。二是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按照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推进企业产品、服务质量和效益升级,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再上新台阶。三是持续推动质量发展创新。充分发挥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用好创新技术推进质量攻关和质量发展。四是抓好重点领域质量提升。从标准支撑、基础夯实、质量管理入手,把握质量提升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促进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快速提升。五是着力推动品牌建设。筑牢品牌发展基础,加强企业品牌培育,促进区域品牌发展,提升品牌国际影响。

 

三、在坚守质量安全底线上有新的更大作为

安全底线,不容触碰。建设质量强国,既要提升质量总体水平,又要严防死守质量安全这道底线、红线和高压线,为实现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提供切实保障。一是构建我国质量安全新型监管体系。以安全评估为基础,以分类监管为抓手,以信用监管为依托,以智慧监管为支撑,加快构建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质量强国战略新目标新要求相适应的质量安全新型监管体系。二是抓住质量安全监管重点领域。以人民为中心,在全面抓好质量安全监管的同时,突出重点难点热点,聚焦食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工业产品安全等领域,忠于职守、严守底线、精准发力,确保质量安全稳定大局。三是营造安全舒心的消费环境。把握全球质量安全监管发展趋势,了解我国质量安全总体状况,明晰我国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深入推进安全监管改革创新,着力提升质量安全整体水平,营造安全、放心、舒心的市场消费环境。

 

四、在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新的更大作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已成为提升一个国家(地区)的核心要素和战略资源,成为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支撑。要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必须聚力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顶层设计,构建系统完整、现代先进的测量体系,推进国家新型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领域改革,深化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融合发展。二是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加快“一站式”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平台建设,聚焦关键环节助力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打造全链条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同发展。三是完善技术性贸易政策措施体系。充分认识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双刃剑”作用,以科技创新支撑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构建,以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和引导技术性贸易体系发展完善。

 

五、在完善质量治理法律体系上有新的更大作为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质量强国,实现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理,统筹做好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立改废释规划,完善质量法治体系,发挥法律对建设质量强国的保障、引导、服务和规制作用。一要科学立法。对质量治理立法的空白点,要做到立法先行,发挥立法对加强质量治理的基础、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二要适时修法。对于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适时修改完善。三要及时废法。对时过境迁、与现实脱节、没有实际法律功效甚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要动态梳理、及时废除,以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四要准确释法。法律法规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为确保法律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要及时做好法律解释。总之,通过质量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及时立改废释,进一步增强质量领域法律法规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六、在质量文化教育建设上有新的更大作为

质量文化是魂,质量教育是根。要进一步加强质量文化、质量教育事业建设和发展。政府层面。营造鲜明质量导向,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大力推动质量诚信建设,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从快从严从重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同时,强化质量学科建设和质量人才培养,推动质量教育蓬勃发展。企业层面。将质量管理摆上“生命线”位置,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理念,把质量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质量管理。社会层面。把质量追求摆上“信仰”的位置,做到“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享受质量”。媒体要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既宣传以质取胜的先进典型,又鞭挞有悖质量的不良行为,为加快形成质量共治良好局面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文/安森东(作者单位: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